山东省:强化港口与铁路、公路等多种运输方式衔接,促进国际国内“双循环”
记者 白新鑫
(资料图)
6月30日上午,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,邀请省交通运输厅负责同志等解读《山东省加快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(2023-2025)》及《关于支持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》。
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崔霞介绍,内河航运是我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具有运力大、成本低、能耗少的特点,是吸引产业集聚、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。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内河航运发展,林武书记在深入京杭运河一线实地调研时,强调要切实发挥好运河优势,融入全国区域发展大格局。
一是强化规划引领,加大政策支持力度
2021年,我省制定出台《港产城融合发展规划》,着力打造以港口为依托、以产业为支撑、以城市为保障的港产城融合发展新生态。下一步需要强化港航建设,打造大运河港产城融合示范带,深入挖掘京杭大运河航运、文旅资源,以运河带动全省内河港口提质升级和开发建设;要构建涉港特色现代产业体系,推动临港和沿河产业转型升级,打造融合共生的内河产业带;要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,鼓励符合条件的项目申请专项债券,做大做强港航企业,提升城市服务能级,为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支撑。
二是坚持陆水统筹,提升集疏运能力
强化港口与铁路、公路等多种运输方式衔接,加强与沿黄省区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,扩大内河港口物流网络服务腹地范围,更好促进国际国内“双循环”。发挥小清河通江达海、联接省会、贯通鲁中、服务山东省中部工业走廊的陆海新通道优势作用,推动济南、淄博等内陆城市沿河发展、向海而兴。要借助京杭大运河加强与沿河省市港口合作互动,不断提升和拓展港口服务的能级和水平。
三是强化链条贯通,培育特色现代涉港产业
发挥济宁、枣庄、菏泽等沿运地区煤炭、建材资源丰富优势,突出鲁北环渤海区域石化产业基础雄厚的特点,优化提升传统临港产业。要深度挖掘内河资源对新兴产业的拉动潜力,推进强链、建链、补链、保链系列工程,打造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。立足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,提高港口城市改革创新力度,吸引高端要素资源集聚,发展壮大内河临港物流、金融服务、总部经济、文化旅游等现代涉港服务业。
四是聚焦能级提升,塑造产城融合新标杆
要充分发挥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作用,统筹推进航、港、产空间优化、功能集成、链式耦合,推动国土空间布局与内河航运、港口建设及临港产业的有效衔接。要优化创新创业发展环境,加强与大学科技园、科研院所、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等载体合作,提高对临港产业的服务效能,实现港航、产业、城市共生共荣。
新闻线索报料通道:应用市场下载“齐鲁壹点”APP,或搜索微信小程序“齐鲁壹点”,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!
标签: